摘 要 学生良好的学习、生活、体育卫生等习惯,关心理解他人,正确认识自我,具有是非判断能力,吃苦耐劳,意志顽强,积极向上,具有创造能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,可以通过有计划、有步骤的课外书籍的阅读进行涵养。
关键词 学生 课外阅读 良好个性
很多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的论文及材料表明:农村初中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是性格典型内向,情绪倾向不稳定,精神质倾向明显。根据笔者近20年教育生活的观察,半数以上农村初中学生不自信,无良好的生活习惯,无良好的学习习惯,实践创新能力不强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在思考怎样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(本文只限于探讨纸质书籍)改变这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现状。
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规定: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,促进学生和谐发展,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,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。那么一个学生良好的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?一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,二要有高尚的品德行为,三要有良好的文明习惯,四要有正确的需要、动机和兴趣。具体来讲就是要有:良好的学习习惯,生活习惯,体育卫生习惯,能关心理解他人,正确认识自我,有较强的责任感,是非判断能力,能吃苦耐劳,意志顽强,积极向上,具有创造能力等。
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,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有三四万册,上级主管部门通过“书香工程”等措施,要求班班有图书,走廊有图书,在这样的氛围下,应该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好的影响,但是近一年来,笔者发现拿起课外书阅读的学生很少。只有笔者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在专门的阅读课上有读课外书的氛围。要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氛围,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。
一是全校语文教师要统一认识,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,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。当然,教师也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人,教师通过阅读的经典分享给学生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。
二是全校语文教师要根据学校藏书一起为学生开出一个书目,分年级分阶段进行课外书的阅读活动。笔者结合《课标》要求与学生实际及近几年的实践开了一个书目:七年级学生必读书目:《繁星》《春水》《安徒生童话》《巨人三传》《西游记》《哈利·比特与魔法石》《童年》《你在为谁读书》《哲思》;八年级学生必读书目:《水浒传》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《格列佛游记》《朝花夕拾》《骆驼祥子》《穆斯林的葬礼》《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》《读者》《哲思》《演讲与口才》;九年级学生必读书目:《文化苦旅》《亲爱的安德烈》《人生哲思录》《活在当下》《读者》《哲思》《演讲与口才》《世界博览》。这些书学生都很喜欢,爱读,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,在笔者所带2011和2014级学生中初见成效。
三是邀请名家到学校做读书讲座或文学沙龙。本土作家不断涌现,他们的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札记等在斯巴达书店有一个专柜。如果能邀请到这些作家到学校做讲座,会把课外阅读活动的层次提升,学生和老师都受益。
以上做法,都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。无论学生的学习习惯、生活习惯,还是认识自我的能力、是非判断能力等都是在课外书籍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和形成。
参考文献
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版)
《农村初中生个性特征分析》,于爱萍、李培培、李媛媛,《中国期刊网》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